2018-12-14 10:06| 發布者: admin| 查看: 5316| 評論: 0
單組份濕固化聚氨酯膠粘劑,是一種高彈性,中低模量的有機膠粘劑。其廣泛應用于建筑、汽車、軌道交通等行業。在軌道交通行業,其最重要的一個用途是用于車窗與車身及窗框的粘接。在大家使用過程中時常會發現有粘接失效的情況。小編就常見的幾種粘接失效模式及原因來分析一下: 一、 常見的粘接失效模式: 1、 膠粘劑長時間不固化、 2、 膠粘劑完全固化但與底涂不粘、 3、 膠粘劑完全固化且與底涂粘接良好,但底涂與基材不粘 4、 多種失效模式的混合 二、 原因分析: 1、 第一種粘接失效模式,通常是由于膠粘劑被醇類清洗劑,或酸性物質污染,導致膠粘劑不能完全固化,或固化極其緩慢,或固化不完全。當然,我們首先要確定,該膠粘劑在自然環境下固化是否正常。若膠粘劑固化正常,我們接下來就要尋找在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源,及時發現,及時去除污染源。 2、 第二種粘接失效模式,簡單說就是底涂和膠粘劑不粘,屬于粘附失效。通常的原因有:底涂在涂抹后被二次污染。常見的造成二次污染的原因有:底涂的長時間放置、粘接車間內存在打磨或含有機硅物質存在、或者底涂表面被操作者的不當操作等。從而導致底涂和膠粘劑不能良好粘接。另一種原因是膠粘劑表干后才進行另一個基材的粘接,也會表現為膠粘劑和底涂不粘。 3、 第三種粘接失效模式,表現為,固化后的膠條可以完整或部分從基材表面剝離開來,底涂與膠條粘接良好,但是與基材脫落。原因一,底涂在使用前未搖勻,或底涂失效。原因二,清洗劑未干,就涂抹底涂,也有可能造成底涂與基材的粘附性較差。原因三,清洗劑的殘留物對底涂造成污染。 4、 第四種失效模式,通常表現為以一種或多種粘接模式的混合,這個時候,首先要對失效的現象進行分析屬于以上哪一種,再針對性的去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。 |
Archiver|DMDEE|聚氨酯催化劑
( 滬ICP備11038676號-44 )
GMT+8, 2023-9-26 17:34 , Processed in 0.093743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